网站首页 > 财经信息> 文章内容

新华财经美基建法案“瘦身”后获通过难担提振经济“重任”

※发布时间:2021-8-13 11:41:5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8月11日电(记者许缘 高攀)美国10日以69票赞成、30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约1万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法案,较总统拜登的最初提案大幅“瘦身”。分析人士认为,缩水后的基建法案或短期内小幅刺激美国经济增长,但长期提振作用有限,且将大幅增加联邦财政压力。同时,该法案在的前景存在变数。

  10日通过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将为现有联邦公共工程项目提供资金,同时在5年内新增约5500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值得注意的是,该法案规模较拜登最初提出的约2.25万亿美元大幅缩水。

  拜登10日发表声明称,这项“历史性投资”将在未来十年使美国焕然一新。参与起草该法案的10日也称,基建法案将给美国带来“数十年的经济增长和繁荣”。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一“瘦身” 后的基建法案能在多大程度上提振经济存疑。

  短期而言,基建法案中的新增支出仅为5500亿美元左右,与疫情期间累计通过的近6万亿美元经济纾困法案不可相提并论,对经济增长的短期贡献可能并不显著。

  高盛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亚历克·菲利普斯认为,基建法案对2022年和2023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提振力度或分别仅达到0.2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

  长期来看,基建法案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难量化。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凯伦·迪南表示,基建项目通常规模大且耗时长,且对各经济部门影响不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难量化”。

  以新建高速公为例。美国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建成的州际高速公网曾大幅提高本国国内生产总值,但相关收益与特定历史背景有关,具有时代特殊性。鉴于美国已经形成体系完备的高速公网,大规模更新网几乎不会实现任何长期经济收益。

  大学经济学家吉尔斯·杜兰顿表示,建设高速公对经济的长期作用“似乎值得怀疑”。从事基建经济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詹姆斯·波特巴认为,基建法案中提出的使用美国本土制造原材料以及雇佣待遇更高的工会工人等要求,将进一步推高建设成本,从而压缩基建法案带来的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联邦体制给予州及地方较大的财政自主权,联邦基建投资在落实到州及地方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充分发挥效用。智库“美国进步中心”基策部门主任凯文·德古德形象地指出,州的财政自主性,让基建法案如同向州开出的“空白支票”一样,恐难得到“明智”兑现。

  与此同时,基建法案或导致本已岌岌可危的联邦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美国预算办公室的最新数据显示,基建法案将导致联邦预算赤字在未来10年内上涨约2560亿美元。该办公室预计,2021财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将达到3万亿美元,是1945年以来第二高水平。

  接下来,基建法案将送至审议。佩洛西此前曾,希望在通过另一项3.5万亿美元支出法案后,一并就这两项法案进行审议。10日,在通过基建法案后随即就3.5万亿美元支出法案展开辩论,但并未获得任何的支持,预计这一大规模支出法案将首先在面临“鏖战”。

  同时,众议员就同时讨论并通过上述两项法案也存在分歧。中间派党议员10日敦促佩洛西发起对基建法案的全院投票,但对3.5万亿美元支出法案可能继续推高通胀压力和财政赤字表达了担忧。这表明,两项法案在顺利“通关”绝非易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女人痣面相图

  

关键词:新华财经网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