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是英文Original Equipment Manucturer的缩写,字面翻译为“原始设备制造商“,又被称为定点生产,俗称代工、贴牌等。OEM指受托厂商按来样厂商之需求与授权,按照厂家特定的条件而生产。所有的设计图等都完全依照来样厂商的设计来进行制造加工。该种服务模式被广泛运用于服装、鞋帽、手机、电脑等消费品领域。相信酒圈外很少有人知道,在葡萄酒行业,同样存在葡萄酒的OEM。
与许多消费品OEM的定义相同,葡萄酒的OEM,是指葡萄酒销售商因为各种原因,将生产环节分包给国内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按照自己的商标包装、自己的成本需求灌装、自己所需的口感定制出一款酒,使其非品牌运营商生产,却完全满足销售商对自身产品的定义和定位。
OEM这一形态,究竟是何年何月出现在中国市场?记者就此询问过许多资深人士,大家却都难以说清。法国嘉诗达酒庄中国市场首席营销顾问张俊庆告诉记者,他最早见到OEM葡萄酒,是在2009年,也就是原瓶进口葡萄酒开始在国内广泛流行起来的时间,但据他预计,应该在2008年以前,就有OEM葡萄酒存在。
资深葡萄酒行业研究人士,深圳市智德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则在更早的时间便发现有OEM葡萄酒的存在。王告诉记者:“在2006年我刚开始服务于进口葡萄酒销售商时,就见到了大量进口的OEM酒。也就是说,在我一开始接触进口葡萄酒,就发现了OEM。通过我的观察,OEM批量出现的现象,应该可以追溯至2004年。至于个别的OEM出现,则可能更早。
OEM葡萄酒,在市场上究竟有多少?这一数据更加难统计。很少有组织或个人可以就此给出答案。毕竟,市面上随便拿出一款酒,究竟是不是OEM,并不容易从外观上进行判别。要深入了解,还需逐个追溯其原产地,十分繁琐。不过,据相关行业内人士透露,在中国市场,原瓶进口的葡萄酒中,OEM酒的市场占有率可能接近50%。
据了解,现在大部分的酒商,手中都会有OEM葡萄酒。而且,包括许多大商,也会经营OEM酒。其普及率之高,令人咋舌。
只不过,就一些进口葡萄酒消费的热点地区,OEM酒的占有率恐怕就没那么高了。据厦门丰德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永磊告诉记者,在厦门市场,也有一些公司在推OEM酒,但其市场的占有率,目前估算仅15%左右。
而在进口葡萄酒大商相对较少的省,OEM酒的比例就相对更大。据资深葡萄酒人士,市环湖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怀成告诉记者,进口OEM酒在当地的占有率应该在30%左右。
王指出,这些年,葡萄酒行业在中国的发展确实比较快,而葡萄酒属全产业链,要拥有品牌,生产环节至关重要。但是,假如一个酒商想要吃蛋,还要去买只鸡来养,见效无疑太慢。而且,除了生产环节,在品质的管理上,也同样是需要大费周章的。加之国内不少葡萄酒厂产品品质也的确不如那些进口葡萄酒,因此,许多人为了建立自己的品牌,则了选择国外工厂进行贴牌这条“快速致富“的道。
他介绍:许多开发商做OEM酒,是为了摆脱国外的酒厂与酒商各方面的管控——酒商有了自己的产品,打造了自己的品牌,相当于有了自己的东西,最重要的还是拥有了自控权。自己有了定价的,就不用去跟经销相同品牌的酒商在市场上比价,也不用看国外大厂的脸色,被压货、返点被延迟,或者存在完成不了任务而被换掉的压力。
对此,法国卡斯黛乐亚太区总裁毕杜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是直接性指出:酒商们喜欢做OEM酒,最关键的就是这些专做代工的酒厂不具备特别强的议价能力,中国的酒商则可低价拿到酒,贴上自己的牌子,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卖出较高的价格。
OEM这种模式,在消费品行业很常见。包括知名品牌苹果iPhone以及耐克的运动鞋,都是找的代工厂贴牌生产。因此,许多酒商谈到OEM,也会说:“苹果都能通过OEM打造品牌,做葡萄酒为什么不行?“
事实上,手机、电脑、鞋帽、衣服找代工厂做OEM,前提是这些产品可以通过图纸和标准,以工业化流程进行生产。而这个工作量繁琐,许多品牌商不屑于做这个工作,便交给代工厂。这种代工厂就相当于品牌商请的保姆。而且,类似于富士康、广达这样的代工厂,由于是生产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它的一条生产线有时候可以满足几家品牌商的业务,反而为品牌商降低了制造成本。
但反观葡萄酒的OEM,即便有一些酒厂规模十分大,但无论如何也跟标准化工业品截然不同。葡萄酒产业部分属于农业,天气、土壤、葡萄品质等诸多靠天吃饭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每批次葡萄酒的品质。很难做到标准化。
“因此,不管怎样严格地寻找代工厂、管控代工厂,生产环节的质量都很难完全把控。“王指出,”这不仅仅在于葡萄酒生产很难做到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即便葡萄酒的品质不佳,一些业外资本也很难辨别出其中的微妙之处。但这种酒通过品牌化运作、抬价、进入市场后,一旦到了专业者的手中。品牌的建设则有可能遭受巨大打击。“
王还指出:除了产业的不同,葡萄酒消费还讲求血统问题。而OEM酒的血统不正,品牌建设到了一定的阶段,即便质量稳定,也会出现无法的窘境。毕竟,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现在的产品、品质、价格等都越来越透明,信息易查;随着懂葡萄酒的消费者越来越多,OEM酒的议价能力也随之减弱,无以前那样,30元卖到300元。
“因此,在我看来,OEM酒的大量出现,只是阶段性产物。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占据市场的最终还是那些国际化品牌。“王坦言。
同样地,毕杜维也“血统论“的观点,他认为:OEM酒的品牌建设到了某个阶段,一定会遇到瓶颈,因为OEM品牌没有品牌美誉度,也不是全球知名品牌,没有传统的血统。随着中国市场一轮又一轮的洗牌,市场变得成熟,许多OEM品牌自然就会被淘汰出局。
毕杜维曾在多个场合表达他的观点:中国市场的确有很多OEM品牌是在法国找不到的,但毋庸置疑,消费者只会越来越喜欢品牌货。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