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通过七大创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园区内企业(团队)进行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等链条式孵化。二是通过构建“校、院、园”三位一体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完善市场化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信息供需对接,促进成果工程化和成熟化。三是充分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教育部首批高校科技成果和技术转移”、校企研究院、校企联合研发中心、行业组织在成果转移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宽科技成果转移渠道,拓展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以市场需求积极引导已有科技成果的孵化和高质量原创科技成果产出。
一是山科大“智慧矿山”研究团队率先把信息技术运用到煤矿开采上,解决采矿生产模拟与控制等众多国际难题,科研成果已经在400多个矿山企业进行了应用,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超100亿元。这项技术经二次开发,可在能源、交通、市政等领域广泛运用。二是以新能源和智能装备为核心的新技术已成为山科大内涵式发展的新径。学校组建能源学部,组织协调多学科联合开展战略性、综合性问题研究,学校与临矿集团签约共建“智能采矿临矿学院(研究院)”,开展人才培养、智能开采技术研究等工作,与青岛市共建铝离子电池研发中心,瞄准新一代储能电池,引进“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项目。
一是“深耕海洋”,在全国率先开设海洋测绘专业,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建的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揭牌成立,培养涉海高端人才,研发“耐磨蚀组合特层等离子熔射制备及表征技术”,为船的“心脏”——发动机穿上外衣,可延长“心脏”的使用寿命3倍以上。二是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新增海洋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等新工科专业,近80%的学科与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实现紧密对接;探索“政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与多家企业共建研究院、学院12个,联合海尔、浪潮等12家单位共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三是科技成果精准服务青岛,已连续两年举“服务青岛行动计划”产学研对接会,2020年计划举办12场左右产学研对接活动,向青岛推介59项科技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学校承担青岛横向科研项目220余项,合同经费达4600余万元,涉及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开发、橡胶化工、现代物流、高端装备、机械制造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青岛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端智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曹刚川出事了化,华禹教育网()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