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中国汽车产销量28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之后,今年第一季度下跌幅度继续扩大,达到10.5%,自主品牌整体销量下降高达15.7%。不仅市场需求在放缓,中国汽车行业正面临全方位的挑战。
长期以来,中国汽车市场有着较高关税,国内厂商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全国汽车行业的企业数量接近1.5万家,有近一百多家审批的汽车厂,在低端领域重复建设和竞争,与电子行业相比,国际竞争力较弱。高关税给国产中低端车留下较大的定价和利润空间。
一直以来,大部分国产品牌将主要资源投入到车型、内饰、配置等表面功夫上,这让国内企业错失了在核心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和提升机会。中国高速增长的多层次需求市场也为国产品牌汽车减少了竞争压力,当需求不再高速增长,竞争压力加大后国产汽车的问题就会出现,今年一季度海马亏损巨大,长安销量跌幅第一。
传统汽车的这些问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继续传承。新能源汽车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弯道超车的机会,但是,目前看企业依然热衷于在非核心技术领域装酷吸引消费者,甚至出现大量PPT造车现象。之所以重复低水平竞争的格局,主要是消费端国家补贴,传统汽车产能过剩严重提供代工优势,地方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新兴事物可以用概念吸引非需求,以及过剩资本的投资热等等。应当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很热闹,但依旧缺乏技术竞争力。
中国汽车企业竞争力弱主要原因是整个行业没有脱离计划经济思维的管理方式。与电子行业高度民营化不同,汽车行业以国企为主,实行准入审批,有关税,更为关键的是地方主义比较突出。这一系列的管理方式与持续补贴,令汽车企业很难淘汰。但是,在行业管理上,没有在环保、节能、安全与高新技术含量等方面设置更高的标准,因为标准抬升会有一批企业不合格。
在销售端,从最近一个时期关于汽车售后的潮流可以看出对汽车业的。在2013年1月中国颁布《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即汽车三包)之前,汽车行业不受三包约束。即使公布三包之后,退货也几乎不可能,即使刚拿到手的车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目前,各地出现了一些事件,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出有效解决的方案。
与此同时,曾实施过两次大规模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分别在2009年与2015年启动。这些包含补贴和减税在内的一系列刺激行动提前透支了需求,从长期看,并没有改善国内企业的状况,并导致市场需求波动,冲击企业的生产运行。
地方主义以及缺乏消费者的市场倒逼机制,中国汽车行业长期被和娇惯,持续低水平竞争,并将这些问题带入到新能源汽车。造成资源大规模浪费,核心技术长期缺乏,我们不仅在整车领域落后,即使关键零部件都要严重依赖外资企业和进口。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正在加大汽车行业的力度,通过倒逼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行业进步。首先,中国降低了进口汽车关税,高端汽车陆续降价给国产企业在需求减少的困境中带来更大价格压力;其次,中国宣布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
一旦外资企业可以生产,就可以利用其技术、品牌以及规模优势,通过“降维”方式对国产汽车展开全面竞争。因此,留给中国企业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改变汽车行业的管理方式,强化竞争政策在汽车行业的基础性地位,避免过多的,实现市场化的兼并重组。刺激消费对中国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意义不如以往了,反而还可能会拖延落后产能出清的时间。
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场规则和化营商,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发展更多优质企业。中国汽车行业需要更多优质企业,落后企业的结果就是无法促进正向激励,也就无法完成会议所要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湖南幼师摸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