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阿里巴巴的合作又有了新动向。第一财经将为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推出的移动理财应用--蚂蚁聚宝,提供经过专业精选的财经资讯,涵盖A股、港股、美股。
两个月前,阿里巴巴集团投资12亿元人民币参股第一财经,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数字化财经与信息服务集团。这是在签约仪式后,第一财经首次与阿里系的小伙伴展开深度实质性合作。
第一财经传媒副总经理兼日报执行总编杨宇东说,第一财经为蚂蚁聚宝提供财经资讯,是在传统财经新闻之外,试图探索财经资讯新的应用场景,这是一次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但不变的是第一财经作为专业财经,对新闻、资讯品质的不懈追求和深厚沉淀。
A: 第一财经跟所有财经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在2009年就成立了一财通讯社,那个时候中国没有专业的财经通讯社。这个事件标志着第一财经在资讯业务方面,很早就领先于同行开始布局,并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当时财经也曾经尝试过一个及时发布上市公司信息的“财”项目。这说明,大家都看到了财经除了做新闻以外,还有一个可能的服务空间,那就是向市场提供及时专业的资讯。
通讯社从本质上来其实是一个专业资讯的及时发布能力,形式可以多样,有专线有终端,像是专线,彭博是终端。大家拼的就是速度,快个几秒就是赢家,现在在互联网上滚动的新闻发布其实也是传统的通讯社模式的一种变形,。
相对于其他竞争者,我们较早地进入了资讯生产模式,可以说是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一财早早拥有了专业的通讯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A:我们一开始要做财经资讯供应商,开始也做宏观、产业、金融市场的及时发布。但后来遇到了一些问题,你的资讯及时发布出来了,给谁看呢?尤其是互联网上不受版权的海量资讯,都在发布,产品的定位不够清晰,用户粘性不够强。而且我们因为强调专业性和准确性,一天只能生产三、四百条。而当时其他的投资资讯类客户端,每天能粘贴复制产生三、四千条资讯,相较之下,我们的产出太少了。而用户并不会在乎你是不是原创的。
于是我们做了两个转变,一个是收窄内容,聚焦到投资市场;另一个是更加强调独家新闻。所以在2012年我们围绕A股投资做了一个小规模的内参式产品,叫“一财点睛”。模式就是记者去采集上市公司独家新闻,同时加上专业的团队对新闻的及时解读,每天只生产10到20条。结果,一财点睛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2980元的订阅费,连续三年收入翻番,现在每年数千万的营收。我们也因此找到了财经资讯业务的准确径。
为了改变这个局面,我们以一财通讯社的原班人马为基础,一方面把最权威的财经资讯,包括一财独家的新闻,及时发布;更具特色的是,一财资讯团队还会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和算法,在海量资讯中捕捉与上市公司关系密切的新闻。我们把专业经验与机器算法结合了起来,充分实现了资讯与个股的及时和精确匹配,同时又减去了不必要的信息“噪音”,这是同类产品根本不具备的能力。
不是说一个新闻生产出内容,印在自己上,发表在自己的网站上就是有价值,而是别人在采购你生产出的新闻,更能够证明内容的品质和价值。
在中国,无论是传统的、电视还是新,以前挣钱的方式就是通过广告收益。而一财却设立了收费模式,直接售卖我们产出的资讯。这对于而言,意义重大。
第三,这种收费模式不只是在自己的产品端实现,还通过第三方的产品端实现,也是对传统产品形态和形态的。
A:这是个好事情,首先说明市场有需求,也证明我们以前的探索是对的。其次,这也说明财经新闻专业化、实用化的趋势。
财经资讯的权威性、准确度和可持续性是很重要的,否则你的产品就不会有粘性,我不认为一个小规模的自团队可以做到。
一财作为专业的财经,优势在于大而专。尤其在重大的事件、持续发酵的事件面前,比如这次的A股大跌、人民币汇率调整的事件中,我们都有优秀表现。因为团队大而专业,内容的品质就越高,就会形成专业内容的规模优势,这是其他对手无法超越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