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内再降息降准两三次都有可能,财政支出和减税也要加力。
国家统计局CPI和PPI数据公布后,通缩的讨论声再次响起,围绕中国是否进入全面通缩,货币政策该不该全面放水、效果有多大话题也经济学家论证。虽然“全面通缩论”仍待验证,但经济下行下政策需发力成为共识,不仅要货币政策继续宽松,财政政策也要重登舞台,发挥重要经济企稳作用。
通缩不,的是通缩都来敲门了,里面还在“沉睡”。
昨日数据显示,2015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0.8%,同比涨幅创出2009年11月以来的新低。当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4.3%,跌幅比上个月扩大1个百分点,已经连续35个月负增长,创自2009年11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今年第一个月CPI、PPI就双双创下逾五年新低,着实令不少经济学家“心中一紧”,有的甚至认为经济正在由工业领域的结构性通缩滑向全面通缩。
鉴于新年伊始便有太多数据创新低,中国1月汇丰综合PMI降至51.0,创八个月新低;1月制造业PMI指数49.8%,创下自2012年9月以来28个月新低;1月中国CPI同比涨幅五年多来首次跌破1%创新低,而且多集中于制造业和工业领域,所以工业领域通缩已无悬念,但经济是否已经全面通缩,尚有分歧。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认为,物价至少出现连续3至6个月的负增长,才能被定义为通缩。他在去年11月初称,目前中国的CPI依旧处于正增长的状态,只是增速有所放缓。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并未出现通缩。
但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虽然当前的CPI依然为正,并没有达到定义中‘通缩’状态,但各种迹象表明,总量经济正在滑入全面通缩的状态。”
对此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李慧勇告诉腾讯财经,判定通缩一定要看到国际惯例和中国特点。国际上,欧美发达国家以消费为主导,以美国为例,私人消费和公共消费对P的贡献率分别约占70%和15%-16%,消费价格成为P平减指数(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P,与剔除物价变动后的实际P之比)最好的替代者,通胀通缩物价高低可以以CPI作为参照。但对中国而言,由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致是50%、50%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既看CPI又看PPI。其中,CPI更多反映食品型第一产业和服务型第三产业的价格变化,PPI反映第二产业制造业的价格变化。两者结合更能准确把握P所有构成因子的变化。
而“中国是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基础是制造业,去杠杆主要是去制造业的杠杆,产能过剩是制造业的产能过剩,经济下滑的压力也主要来自这块。因此可以认为中国已经出现了通缩。”李慧勇表示。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也表示,今年中国经济的通缩风险不容小觑。一是内需疲软仍然持续;二是美元走强与全球需求疲软之下,全球大商品市场进入寒冬;三是产能过剩局面仍然持续。
不要再讨论“放水”有没有用了 今年还要接二连三的降
事实上,央行也正在行动。去年11月21日,央行时隔两年多来首次降息。今年2月4日,央行又两年多来首次全面降准。但依然有观点认为,应该定向支持的政策,不宜再全面宽松,理由是降息之后,短期实体经济并未受益,反而是虚拟经济极度火爆,大量资金涌入股市,货币利率大幅飙升。这亦成为部分人诟病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复苏难以产生积极作用,乃至对经济再平衡不利的重要理由之一。
李慧勇表示,这种争论其实似是而非。“首先,做比不做好。但没有感觉到效果是因为它才刚刚开始,政策有时滞效应,而且政策效果取决于政策力度,由于在降息的同时将利率上浮幅度扩大到1.2倍,银行的资金成本并没有真正下降,降息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这也影响了政策的效果。这说明光这么一次是不够的,还需要接二连三地降,最终肯定能看到效果。”
其次,不能苛求政策没有负面作用。“有人说资金没有进入实体而进入了股市,降息导致股市泡沫,所以不应该降息。这是很幼稚的说法。因为资金是没有标签的,大河有水小河满,流动性宽松会增强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但不可能资金完全按照政策初衷分配。绝不能由于有些钱流到了不该去的地方就不做这件事,不能因噎废食。”
招商银行总行资金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也认为,宽松政策的空间已经相当成熟,“应当跑步放松政策,加快降息节奏,刺激信贷和消费需求,且应为对称降息,以提高银行放贷的动力。”
沈建光表示,未来采取更多措施以保持货币政策中性无可厚非,甚至一系列降准降息措施(如三次降息,五次降准)也必不可少。
该货币和财政齐上场了
沈建光还,为今年宏观经济不出现大的风险,更多配套措施也需同步跟进,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全面推进的措施都是努力方向。
事实上对抗通缩,也从来不是央行货币政策一家的事情,央行也在2014年中的货币政策报告中透露出,维持定向调控方向的“无奈心情”。央行指出“定向降准可能存在问题。货币政策主要还是总量政策,结构引导作用是辅助性的。中长期看,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增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信贷资源投向的优化,根本上还是要依靠体制机制,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随后,央行开始全面降息和全面降准。
货币政策为常规的降息、降准,向市场投入流动性,降低利率等。财政政策则包括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两种方法。增加财政支出既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也可以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同时还可以增发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及退休人员的工资,以扩大消费需求。
李慧勇对腾讯财经表示,对抗通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并行不悖的,当前需要常规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齐出手。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强调,要在2015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首提“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李慧勇预计,财政方面将进一步减税和增支,预计中央财政支出规模和赤字规模都将扩大,赤字率提升到2.5%以上(2014年预计为2%)。货币政策将更宽松,将更多采取降息降准等总量型政策来稳定社会预期,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同时针对中国当前宏观经济,财政政策还可以出台针对性的盘活存量资产、允许地方发债、转移支付等措施。(腾讯财经综合)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