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国内快讯> 文章内容

迈科技每周科技快讯

※发布时间:2018-5-31 2:12:5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暖的。近年来,都在努力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化学家一直在想通过化学方式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然而,二氧化碳的活化与选择性仍面临巨大挑战。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孙剑、葛庆杰研究员团队发现了二氧化碳高效新过程,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高辛烷值汽油。该研究于近日在英国《自然—通讯》上发表,相关过程和催化材料已申报多项发明专利,被同行誉为“CO2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据该团队介绍,这项技术不仅为二氧化碳加氢制液体燃料的研究拓展了新思,还可为风能、太阳能、水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开辟新途径。

  近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朱英杰带领的科研团队研制出具有良好柔韧性和优异力学性能的新型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基生物纸。相关研究结果受到高度评价,作为外封面论文发表在《欧洲化学》,另一篇论文发表在《亚洲化学》并入选封面论文。

  羟基磷灰石是脊椎动物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然而,由单一羟基磷灰石组成的材料通常脆性高、柔韧性差,难以加工成各种生物医学应用所需的特定形状。此外,在一些特定的生物医学应用中需要使用柔性生物材料。

  该生物纸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柔性生物材料,有望应用于皮肤创伤修复、骨裂或骨折包扎固定、骨缺损修复、各种用途的医用纸等领域。

  中国大学、日本和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破解了原子核自旋极化特性。这一研究刊登在英国科学《自然通讯》的网络版上。

  研究人员将垂直方向作用于封闭在二维结构里的电子,进行冷却后,发现电阻消失。这说明,电流方向上的电阻发生量子化,从而弄清了原子核自旋极化的特性。这将有助于推动半导体结构中电子自旋与原子核自旋相互作用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并给新型核磁共振的开发开辟了新径。

  俄罗斯国家研究型大学莫斯科钢铁与合金学院的专家建成了一套工业实验装置,能够从矿石废料和废旧锂离子电池中提取锂,其终端产品的成本将低于从国外进口的同类产品。

  新技术使得锂的提取和加工可以并行处理,不仅能制备纯锂,而且能根据具体的产业需产各种锂盐。该设备目前处于调试阶段,其基础测试将于2017年秋季进行。

  联邦材料研究所(EMPA)应用3D打印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型声阻尼材料。EMPA的科研团队用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技术,将高聚物逐层打印成型并经过激光烧结强化过程,获得一种内部具有特殊弹簧结构同时具有一定强度的新材料。

  新材料的基本单元是直径约4厘米的相互关联的环状单元结构,它们在声波作用下,不仅能产生上下前后左右的三维运动,而且能沿其几何对称轴转动。这种材料对声波具有很强的阻尼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它对频率为800赫兹的声波(人声的典型频率)能吸收99%,而且因为材料几乎是“空心”的,对光线的阻碍很小。

  这种新型材料在建筑、汽车和航空工业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科研人员将首先把这种材料嵌入工程高分析材料,形成所谓“三明治”结构,作为高性能的新型空间分隔和隔音材料。

关键词:每周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