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军事报道> 文章内容

我是“战争史研究”丛书主编阎京生

※发布时间:2019-2-13 17:37:1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玉米地里的大嫂

  阎老师,我们知道科技与日本差异太大,大到什么程度呢,与日本军队实力差多少,从小到大影视剧都是抗日片,可以看出我们的主要军事竞争手一直是日本,但最近我们又敢强硬了一些,军事实力是否有了很大提高?

  “最新一期《红旗文稿》刊发题为《从一则耸人听闻的说起》的文章,指出自年初开始,互联网微博上就有许多贬抑敌战区战场的帖子。最耸人听闻的一则出现在6月底新浪微博:日本公布了二战在华阵亡数据:死于之手318883人。死于之手851人。”是什么?

  满铁调查部(1939年3月28日改称“满铁大调查部”)从1939年至1941年期间提交了对日本战争决策影响甚大的“三大调查”,即《中国抗战力调查》、《日满华通货膨胀调查》和《战时经济调查》。其中5篇10册的《中国抗战力调查》一直被日本列为“极密”级材料,只印刷了50份。这份报告的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一、到1940年为止,日本军队所占领的中国沿海地区,大都是资本主义发达的地区。但中国社会经济的基本结构在农村,沿海一带的资本主义还未有机地汇集到中国经济中来。因此,不管怎样控制沿海一带,也不会削弱中国经济。中国的抗战力量产生于内地,为此,改变对农民有利的社会关系实为上策。

  二、如果比较一下中国和,就可以看出,采取的是允许地主继续的政策,而则采取“武装群众”的形式,让农民拿起武器,在社会关系上是成功的。中国的农民政策是“减租减息”和“交租交息”双管齐下。“减租减息”是指地主减少佃户的地租和贷款利息;“交租”指交不起地租的农民,由给地主以补偿,“交息”即地租的最大量,佃户无正当理由不交地租时,由代为催收。正如中国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声明中说的,不取消私有财产,也不消灭地主。这种政策式为了加强以群众为基础的抗战力量。而在那方面,由于它地主制度,所以群众都不跟它走。汉口失陷后,中国各地在领导下的抗战力量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地主开始,产生了一种与其在蒋下被群众抓起来,莫如归顺日本军为妙的想法。

  三、战争需要的武器当然不能来自农村。但这对抗战来说是次要的问题。而且现在中国正从美国和英国补充武器。

  很多小学生中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抗日历史往往几乎都在把功劳加在中国上,学生对抗日的历史和功绩知之甚少。您怎么看这件事?

  不会。作为日本发动战争的几个最大因素——日本“种族优越论”、皇国史观、军部、天皇神化——战后都被美国阉割了。的情况也是一样。二战前的五十年里,的日本国民对于战争没有的体验,认为战争会赢得利益,只有在国外发动侵略战争、夺取权益,才会繁荣致富;只要跟着军旗往国外冲,定会发财。但美国用燃烧弹和让日本全体国民亲身经历到了战争的恐怖。美国内战将领罗伯特·李说过,“战争如此是件好事,否则人们都会喜欢它”。

  前期忻口战役、淞沪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后期昆仑关战役、衡阳战役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但这些战役对实力消耗太大,以至后期显露出疲态

  一、南宋之后再无汉此话,阎老师您如何认为?二、是不是从秦汉开始,我们的中华民族无声无息中逐褪去掉了犯汉者,虽远必诛的强悍特性。谢谢你!

  第一个问题我觉得你可以看看《元史》中关于典章制度的相关部分,再对比《宋史》,可以发现基本是全盘继承。元朝国名来自易经“大哉乾元”,忽必烈至元年号来自“至哉坤元”。元大都顺承门在西南坤位,得名自“至哉坤元”下面一句“资生,乃顺承天”。你觉得这样的文化是不是汉文化呢?第二个问题我个人觉得汉族尚武习性受到、变得文弱,是始自北宋

  中日战争开始时,双方的常备军总兵力数据是,日本只有108万,中国有200多万,中国的兵力数据有“水分”吗?

  在《流浪地球》还没有开拍的时候我就已经有拍科幻电影的梦想了,所以一直就在研究这些,最开始的时候野心勃勃买了专业的量子物理的书看,后来发现真的是看不懂啊,就悄悄从儿童读物开始入门……我文科生嘛。至于我们这个电影,确实不是奔着科教片做的,当时我们请了四位中科院的教授来帮忙做顾问,结果他们一上来就说,地球是不可能被推出去的。那这个项目不就黄了?所以只能是从不被证伪这个基础出发来考量。

  想问下郭导有想过拍成一个性甚至悲剧性结尾吗,还是考虑到观众的接受度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结局,电影看到最后的时候我一直有这种想法,原著小说本身也是性的结尾。

  我们主要考虑到的是商业类型片的原因,所以首先去除掉了悲剧性的结局。另外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不太喜欢悲剧性的结局,所以我们最后是一个性的结局,这个结局是正向的,充满能量的,继续往前进的结局。

  您好教授,我也是对成都很感兴趣,高考后曾经想过去成都读大学,很想去川大,然后巧合来了上海,上海可以说是中国都市化的代表了,我一直觉得现代文明城市建设会逐步消融一个城市的独特,比如在高楼林立的上海我就很难找到密集的文化主题,而我在成都的同学表示,现在成都发展也很快,您觉得成都的那种闲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会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而吗?其实这个问题感觉不仅是针对成都,而且也对于所有有主题特色的城市。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