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军事报道> 文章内容

中国古代筑城战略与军事筑城:今天军事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15-12-24 13:24:3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我国因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生态,而成为一个筑城大国,筑城的历史和规模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出现了筑城的雏形-环壕和围墙。随着部落战争的增多、原始兵器性能的提高和战争性质的演变,公元前3000年前后,以防守作战为目的的城堡筑城应运而生。战国时期,随着城市的逐渐兴起和攻守作战的增多,古代筑城得以快速发展,战乱中的诸侯国开始修筑长城。秦王朝统一六国后,修筑长城的工程日益浩大,汉、明两代又接连修筑,历经两千多年,筑就了今天绵延万里、雄伟壮观的长城,成为中国筑城史乃至世界筑城史上的一个杰作。中国的筑城已经超越一般意义的军事筑城,而成为一种物化的战略思想文化,不仅反映了筑城与兵器的历史演变轨迹,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筑城战略和军事博弈的发展脉络,成为我们今天战略思维的军事文化遗产。

  古代筑城在国家总体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筑城是伴随阶级社会形成而产生的,中国的奴隶社会,可以说是个诸侯兼并和竞争的大屠场,争战连连,血光四溅。夏商之交,以夏王桀为首的奴隶主贵族骄奢淫逸,压榨奴隶,引起人们强烈不满,王朝江河日下。而商汤则呈现出经济繁荣,军力强盛的势头,其东征西讨,“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夏商战事迭起,攻防相生,筑城便登上了战争舞台。诸侯之间也不消停,他们以邑作邦,相互角力,时不时生出土地、财产、人口,诸侯领主们有了构筑围墙、修筑栅栏的防卫行动。

  伴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军事的发展,特别是直接影响防卫手段的各种新型兵器的出现,不断对筑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出现了更为坚固、更为庞大、更为配套的城寨、城堡、城池、炮台、要塞和坑道。长城就是筑城史中最具代表性的伟大工程。

  长城大兴于秦汉,成就于明代。秦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三公”“九卿”中央制,实行郡、县、乡、亭制,划一法律,统一文字,使站住了脚跟。但居住在北方蒙古高原的匈奴人却没有停止对秦王朝的,凭借已经占据的河套地区的丰厚资源,休养生息,对秦虎视眈眈,屡犯秦境,使秦王朝时时感到“亡秦者胡”的严重。为了消除外患,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派将军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一举收复失地。为巩固北部边防,展开大规模筑城,构建起一道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巨大的人工隔离带。这道长城确实起到了北部农业经济、巩固新生的作用。

  秦汉面对北方匈奴,明代面对元蒙,秦连缀了燕赵秦等诸国长城,汉扩建了北方长城至罗布泊,明则大规模和扩建了东起鸭绿江畔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纵长为一万两千里的长城。明太祖朱元璋在取天下之前,曾于至正十七年(1357年)亲自到石门山拜访儒学大师朱升,向其求教定国之策,朱升送他,这便是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牢牢记住了这,登基后即以“强兵足食”为兴国之本,把修筑长城、屯田练兵作为要务。明成祖朱棣继承太祖国防战略,并有所发展,在位22年,不停息地征战、筑城22年。此后明朝几代都在经营长城方面多有建树,使长城面目一新。长城不仅有一道或多道砖石砌筑的城墙,还配套了各种战斗设施、生活设施、报警烽堠和通行道等,并沿长城设置了战略据点-“九边重镇”,形成了以关隘为支撑、城垣为网络、梯次相贯、点线结合的巨型军事工程体系。正是依仗这条坚固的防护工程体系,才缓解了来自北方的,使明王朝延活了279年。

  尽管各朝各代都有、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做后盾,支撑王朝延续,但在人类的冷兵器时代,筑城无疑对存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然,为什么历代王朝都重视筑城,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搞防卫工程?理由很简单,一方面是屯守土地、保境安民,君主离开了对自己臣民和土地的,不仅自己失去了“纳贡”的来源,也将使“国将不国”了;另一方面是确保江山稳固,防止的。中国历代王朝的江山稳固程度,几乎都同筑城有关,因为在那个依靠原始兵器攻城掠地甚至“屠城”的时代,往往因大破防线而为王,或因防线大破而。这一点,已被大量史实所证明。

  古代国家筑城配套体系的形成

  从筑城发展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筑城是从城池、长城到多种边城的综合体系逐步发展起来的,进而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内地城池、战略长城、屯兵边城三位一体的筑城体系。

  以内地城域为主的城池。中国古代虽然不是欧洲式的城邦国家,但也是在小国寡民基础上形成的诸侯国家,诸侯国家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夺取了大批城池,一些城池成为各诸侯国的、军事、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一些城池成为相对控制的单元,重要都城还形成了以一座中心城池为核心,与外围数座城堡相结合而构成有机防卫整体。秦庞大帝国形成后,城池已不再是一个个的防御堡垒,而成为总的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它的主要任务是起着繁荣文化、发展工商、防盗安民,者和的作用。在战时,它起着闭城、屯兵待缓、互相呼应和防止敌人进攻的作用。一些要地城池还起着屯兵储粮、交通要道,随时支援前线长城作战的作用。没有这种内地城池的防御,单靠外围长城等,一旦诸侯国和异族入侵就无险可守。这些城池按照京府州县等地位的不同,建筑的大小、坚固的程度各有差别。通常早期为土城、石城,有些地方是依山而建的山城,后来出现把山城与水系相结合的城,但大部分还是以平地城为主,数十里或几百里建一城,有些古城池还形成了今天许多内地城市的基础格局。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