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七年,陕西科技创新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为什么陕西的科技创新会有如此活力?陕西又以怎样的方法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中科创星是国内首个专注于“硬科技”领域的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截至目前已经孵化一百九十多家企业。西安赛富乐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一代固态发光材料的研发、生产的企业。去年五月落户,当年十一月就量产。图为三月七日,技术人员正在检测半极性氮化镓衬底材料。 本报记者 刘强摄
3月13日,在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分析实验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采样分析。该中心已建成陕西省特低渗透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页岩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产学研平台,先后推动39个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在延长石油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 本报记者 刘强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习总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如何准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激发科研原创动力,提高科技引领发展,陕西的高校、科研院所甚至企业都在进行探索。
2017年,陕西科技创新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速均在60%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也以20%以上的增速高速发展。为什么陕西的科技创新会有如此活力?陕西又以怎样的方法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2018年1月8日是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教授张秋禹终生难忘的日子。她研发的“吸附分离聚合物材料结构调控与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这不仅为“产学研用”提供了又一成功范例,也再次擦亮西安“硬科技”这张名片。
中国镓资源储量虽大,但由于提取分离技术落后,镓产能不足,每年仍需大量进口。开采技术、工艺的落后,导致了较严重的污染。
2007年,西工大和西安蓝晓科技公司联合成立陕西省功能高吸附分离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此作为基础研究平台和工程平台,以西安蓝晓科技公司为产业化平台,共同研发新材料应用技术。2015年3月蓝晓科技公司正式上市,成为行业唯一A股上市企业。
像这样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的范例在西工大还有很多。这既得益于西工大科技体制机制的日臻完善,也得益于科技方式的不断创新。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探索,西工大结合自身特点,主动适应市场需求,逐步形成了自主、校企协同、转让许可、折算股份等多种科技模式。
为提高研发团队和社会资本对科技的积极性,西工大将科技作价入股,吸引社会资本,探索出了一条依托教育、科研、人才优势,融合社会资本、企业管理、生产运营、市场营销,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实现股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技新模式。依托该模式组建的鑫垚、铂力特、三航动力、迪泰克等新型混合所有制高科技企业,在增材制造(3D打印)、陶瓷复合材料、高性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已经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源头。
为鼓励创新创业,西工大允许校内科技人员离岗创业,从事科技的、学科型企业的创办和发展。“在职称评定、岗位评聘时对从事科技人员的工作量和予以认定,并将项数和金额作为晋升高级职称的可选条件,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原始创新能力。”西工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党总支坚说。
2017年,我省共有36项科技获国家科学技术励。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921.55亿元,同比增长14.80%,比2012年增长175.24%,位居全国前列。
西安光机所拥有专业仪器设备和试验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提供财务、人力资源、市场品牌等增值孵化服务
几年前,西安光机所的光学博士米磊陪女儿去医院看病,扎针找不到血管的经历,催生了他新的科研目标,并组建团队,最终研发出了血管成像仪,使血管在光束下清晰可见。
出来了,怎么能让更多的人受益?米磊的职业生涯由此转变他从研发开始投身科技。
如今,他的身份是由西安光机所发起成立的孵化器中科创星的首席科技官。从原来的一栋孵化楼,拓展到在西安、、新疆等地建立不同定位,拥有专业仪器设备和试验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可提供财务、人力资源、市场品牌等增值孵化服务,中科创星已为数百家科技企业提供了专业孵化支持,成为科技创业者们追逐的创业乐园。
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对科研院所的评判通常以学历、论文、报论英雄。这导致一些科研院所只关注论文、专利及申报项目数量,轻、轻产业,忽视了对国家经济的贡献。
尽管许多科研院所已经开始重视科技,但仍缺乏创新,远离实际应用,科研与产业脱节现象较为严重。
除了孵化器中科创星,西安光机所还创建光电子集成电先导技术研究院专业化众创空间,成立规模10亿元的光电子集成电基金,用来解决芯片初创企业的资金问题,实现高端芯片领域的“筑巢引凤”和“固巢留凤”。其中,西安赛富乐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该空间引进并投资孵化的一家企业。
该公司的半导体采用了美国耶鲁大学研发的技术,生产出全球首套4英寸半极性氮化镓材料,主要用于大功率LED、大功率绿光激光器等领域。同等价格,采用该材料的照明要比传统照明亮5倍。
“把公司落脚在西安,我们除了看安光机所的硬件和它对企业的孵化服务外,还有西安市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助理曹泽亮说。
80后的宋杰是该公司的技术总监,他来西安将技术产业化,除了能获得2000万元的项目投资,他的团队还能获得西安市励的300万元项目配套资金。加上购房补贴、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优惠政策,在这里他可以一门心思投入科研。
“西安是一个热情的地方,这里的工作生活令人愉快。我爱人目前在美国,将来她也会来西安工作生活。”公司副总裁崔周源是韩国人,他对西安的发展充满信心。
据了解,2017年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8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209家,新增瞪羚企业32家,瞪羚企业总数达66家。
延长石油集团企业对科研的需求不仅带来技术,也带来了人才,为企业的创新发展积聚能量
乙醇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中需要通过粮食发酵来得到,存在“与民争粮”的问题。利用化石资源大规模生产乙醇,界范围内一直都是技术空白。
2010年,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院士刘中民带领的团队开始研究此技术。同年,延长石油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中,大连化物所负责基础研究,延长石油负责中试研究和工程及资金保障。双方在技术研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长期合作。
刘俊霞是大连化物所的博士,也是延长石油与化物所合作的相关项目研发团队之一,从事芳烃氧化基础研究。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项目竟改写了她的人生轨迹技术研发后,她跟随项目来到延长石油集团炼化公司工作,继续进行项目的应用研究。眼看着自己参与研究的技术走出实验室,走进生产线,这令她欢欣又鼓舞。
谁在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在发展上掌握主动。对资源的依赖必须向创新驱动型和科技支撑型转变,这也是延长石油转型升级的必由之。
科技进入产业应用,需要的不光是成熟的技术,还要有会熟练操作、能及时处理技术问题的人才,像刘俊霞这样的科研团队自然是最佳之选。像刘俊霞这样跟随项目来延长石油工作的科研人员还有很多。
企业对科研的需求不仅带来技术,也带来了人才,为企业的创新发展积聚能量。除了大连化物所,延长石油还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高校建立科技联合攻关和重点人才培养机制。
据介绍,延长石油每年招聘硕士、博士及归国留学生人才200多名。陕西省1号院士专家工作站也设在了延长石油,先后聘任院士专家20多人,围绕产业升级及结构调整,已启动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合作。
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和措施;充分激发科研热情与活力今年,延长石油还计划投入40多亿元用于科研,尽快取得一批科技创新,成为一个具有重大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的创新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