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剧本医生”对剧作的“诊断”,也都依据着大抵相同的原理,只是在操作中,按照每个人的不同风格,有着大同小异的径。
樊苏华在诊断剧本时,始终以庖丁解牛的方式进行:从故事的铺垫部分开始,可以准确把握哪里是故事的诱发事件,哪里是冲突系列,哪里是有效冲突场景 ,哪里是冲突序列,哪里是幕结构的视觉,哪里是结构的重要转折点,哪里是第二幕假结尾,哪里是危机点的视觉符号,哪里是幕;什么是形象系统,什么是结构的点,什么是节奏的配合;什么是主人公或者是复合主人公,复杂冲突场景里的桌球式冲突的妙处是什么,如何使用观念对立营造冲突效果。对类型片规律了如指掌,能够清晰辨别类型片固定桥段的质量,轻松捕捉类型片人物动作的创新点等等。此外还必须对中国电影观众的情怀转换具有清晰把握能力。
“很多人说电视剧节奏慢,却说不出所以然。但“剧本医生”必须理清为什么节奏慢。”陈晓春说,比如一集戏,有多少时间是在讲一件事件,一集剧中有几段戏、几个事件。如果说每个事件的时间你都没有抓住,这个戏就已经走偏了。”
就在几天前,陈晓春的学生邀请他为自己即将开拍、并邀请了大腕演员的电影把脉,一看剧本,陈晓春就毫不客气地表示“根本没法拍”。“这个剧本只有1/3能拍,原因很简单,你故事的主人公最大价值在于后期,但却花了2/3的时间来拍他年轻时候,根本就没什么价值。”在陈晓春的下,这部原本28日开机的电影只得往后推延。对于最近导演、胡歌主演的电视剧《猎场》,陈晓春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很失望。猎头确实是一个新鲜的题材,但并不是所有创新的题材都有效。这种了市场和创作规律的创新是没有价值的。”诚如陈晓春所说,《猎场》目前在豆瓣上评分也仅仅只有5.7。
此前,《大鱼海棠》曾邀请樊苏华提意见。在看过粗剪版后,樊苏华就毫不掩饰地表达了看法:片子形象系统和宫崎骏相似,但讲故事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大鱼海棠》上映以来疯狂吐槽。和樊苏华当初断言的一样,大多数意见都集中在电影故事上。电影《全城》上映前,片方曾请樊苏华看剧本。在他的四档评价体系里,这部电影被归为最低档,不及格。他的是:“不排除有赔钱可能,投资需谨慎。”结果这部投资5000万的电影,赔了一半多。
目前,“剧本医生”在国内刚起步,但陈晓春表示,未来的前景非常好,“不会低于编剧。现在一般编剧费用应该是项目10%到16%。”
对于“剧本医生”的价值, 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认为,作为“一剧之本”,作为影视剧生产的“原动力”,剧本有规范需遵守,有规律技巧可遵循。剧本需要“医生”,需要“会诊”,是好莱坞电影生产的经验和常识,是影视剧生产规范化、类型化、工业化的需要,其中蕴涵了对影视剧作为特殊的史化创意产业的尊重,对影视艺术多元本质的认知与接近。著名制片人潘洪业则表示,以往我们判断一个故事好不好,能不能拍成电影或电视剧,更多是凭着个人的感觉或喜好,而像陈晓春这样的“剧本医生”用了10余年的时间,试图寻找到其中的规律,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这样的工作常有意义的。
著名导演高群书认为,剧本是需要医生的,这是好莱坞影视工业不可缺的必要流程,尤其是电视剧。很多国内编剧因为习惯个人化写作,难免会过于独特和脱离现实,这种病得治,“剧本医生”可以观照,客观规划,有效矫正,画龙点睛,有利于剧本得到社会层面的共鸣和认可。
推荐: